在日前举办的微软创想未来峰会上,一场关于“智能体浪潮下重塑全球商业版图”的高峰对话吸引了业界目光。本次对话由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生态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庆雪辉主持,特邀微软大中华区数字原生战略合作负责人李晨,中移国际企业业务部副总经理肖康,以及中移国际 DICT 中心副总经理杨光共同参与。
面对 AI 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持续深入,中国企业“出海”已从单一的产品贸易演变为涵盖服务、技术与深度本土化运营的复杂征程。本次对话围绕 AI 与智能体如何赋能企业全球化、数据合规与安全、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四位嘉宾结合微软与中移国际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中资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了双方如何携手助力企业驾驭 AI 浪潮,成功拓展国际市场的独到见解。
庆雪辉: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在 AI 和智能体浪潮下重塑全球商业版图,这离不开两个核心内容:第一是 AI 智能体,第二是企业的出海。
微软在中国的策略非常清晰,利用微软全球网络、先进的 AI 技术和基础设施覆盖能力,全面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微软并非将中国视为单纯的销售市场,而是在中国投入了众多资源,产品既满足当地政府的合规监管要求,也满足更多本土客户的特定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许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将微软产品进行更好的组合与创新,支持我们共同的用户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几位嘉宾,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01
AI 浪潮下,中资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庆雪辉:
过去两年,在 AI 出现之后,中国企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第一,对 AI 的关注、部署和使用热情高涨;第二,中国企业的出海出现了激增。出海也从最初单纯的商品贸易出海,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出海。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如美国、欧洲,都建立了非常深度的本土化运营,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良好口碑。微软在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在服务中国客户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出海的潮流以及对 AI 使用的热情。
我想第一个问题就专注于出海这个话题。先问肖总,因为您提到中国移动肩负着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和外资企业入华的桥梁作用。请您分享一下在一线业务中,对于中国企业出海趋势的洞察?现在的出海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肖康:
中资企业早已从"是否出海"转向"如何出海"的实践阶段:首先是连接需求阶段,几年前企业主要需要解决跨境网络问题,改善使用工作软件时的延迟或丢包情况;后来进入供应链协作阶段,客户在海外设厂涉及到生产数据的跨境信息流打通,保障生产线运作;到今天我们正处在全产业链出海的阶段,企业出海面临从员工管理到数据合规等全链条需求,需要的不仅是解决连接问题的伙伴,而是端到端的顶层设计,充分实现出海以后的“属地化适配”。
中移国际在海外一直帮助客户实现了诸多创新,在技术的加持下,充分释放了包括车路协同、生产制造协同等场景的数据价值,将丰富的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
庆雪辉:
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我们的确在过去和中国移动一起服务共同客户时也发现,双方都在关注用户真正的业务需求,这是需要从端到端整体的规划,也能看到中国移动在支持中资企业出海方面走得非常靠前,背后也离不开后台和方案的支持。
中移国际的杨光杨总所在的 DICT 团队为前端业务团队包装了最先进的技术能力,有些是平台型的,有些是通过方案包装形成的快速复制、易于用户使用的行业方案。接下来想请杨总就这些领域做一个分享:如何把底层的 AI 、算力或云包装成前端行业用户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的方案。
杨光:
中移国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正在全面升级,在 AI 驱动下,传统的“算力网络”升级为“云-智-算”体系。 我有比较大的两点感受:一是通过AI 解决客户痛点,反而能撬动整个产业变革。
所有生产数据需通过报表服务 IT 体系,包含视频流和办公数据;上层的非结构化数据与下层的结构化数据,需经动态复杂规则引擎处理;AI 实现每小时自动生成报表的能力,驱动整个生产系统。几十万投入解决了规则与数据融合,却带动了全厂区机器、人员协同的几十亿规模,这说明 AI 本身营收有限,但能带动巨大市场。
二是客户关注点正发生关键迁移。最初客户紧盯模型大小、算力成本,现在客户注意力已转向 Copilot、智能体应用、MCP/RAG 协议和技术,这说明客户认知已经非常清晰,在了解技术产业时,更关心自身需求是否能够落地应用。
庆雪辉:
刚才杨总和肖总从中移国际的角度分享了如何更好地支持中资企业出海。现在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不是单纯卖个产品出去,而是真正在当地扎根。
扎根就意味着需要融入当地生态、营商环境,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因为我们又是中国的公司,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数据的跨境传输。这些都是每一个中资企业出海都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李晨女士前几年一直是我们微软中国商务总法律顾问,对于数据合规、企业安全等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想请李晨分享一下,关于企业尤其是在出海过程中涉及到合规安全性的经验。
李晨:
我刚刚认真聆听了肖总和杨总的分享,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想提出一个观察:在当前智能体浪潮下,企业如何重塑业务创新模式?
大家可能熟悉 AlphaGo,它通过大量人类数据(如历史棋谱和顶尖棋手对局)进行训练,最终战胜人类。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如 AlphaZero 则展现出不同的趋势:在训练数据有限甚至趋于枯竭的背景下,AI 通过规则自我博弈,基于经验不断演化,产生出超越人类知识体系的创新。这标志着 AI 正从依赖人类数据向自主学习和经验驱动转变。
回到庆总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微软还是中移国际,作为大型企业级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在服务出海客户时经常被问到:为什么选择你们的产品?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作为云服务提供商以及数据处理方,基于企业级云平台对全球合规性的深度支持。无论是在欧洲、中东还是美国,如何合法合规,快速融入当地的生产结构、IT架构,做到合规运营?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安全和可控性。
以微软为例,无论是 Azure OpenAI Service 还是 Microsoft 365 Copilot,甚至是 Copilot 免费版,背后都依托于企业级安全云平台。我们郑重承诺:不会使用客户数据训练模型,也不会将客户数据提供给 OpenAI 用于模型训练。微软全球 34,000 多名工程师历时 11 个月制定了“未来安全计划”,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与交付的全流程中,确保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安心、放心。
此外,我还想补充介绍我们刚刚发布的 Microsoft Security Copilot 中的 Red Team 功能,它模拟攻击场景,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这也预示着智能体在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未来,企业如何在不熟悉的区域实现可持续、安全、合规的发展?借助微软等平台级云服务与中国移动等产品级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走得更远、更稳健。
02
AI 技术赋能业务创新,企业责任塑造经济新格局
庆雪辉:
现在安全合规其实已经变成了“零和一”的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如果在海外涉及到隐私数据泄露,或违背了当地法规监管要求,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业务被叫停。
所以,这确实是每个企业在出海之前就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等到业务跑起来了才去考虑。我还想请肖总再从实际业务角度展开介绍一下。我知道肖总提到中国移动支持中国企业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欧洲、南美、北美都有拓展。
各地法规监管要求不同,中国移动是如何做到快速、高效地落地业务系统,同时符合各地法律监管要求,并确保数据合规保障的?请肖总再进一步分享。
肖康:
选择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当我们选择一个数字基础设施时,合规是首要考量。中移国际拥有强大的算力网络,在海外,如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都有我们自建的数据中心,确保端到端物理安全,满足从 ISO 到 GDPR 等合规体系。但基建只是底座,真正的安全需要生态联动:公有云层面,我们与微软等伙伴深度协同,正如李晨总提到的:微软云是一个很懂得中西方文化和政府规管要求的企业,我们的合作充分满足了公有云合规体系。
在应用创新速度越来快的时代,需要转变观念,不再以传统方式服务企业,中移国际正是通过构建云融业务生态串联全球云节点,让企业出海时随处有资源可用,通过 5G+、AI+ 能力不断叠加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将国内的创新能力输出到国际化平台。
举例而言,智能硬件领域目前正迎来轻资产升级的机会点:通过云上 AI 的能力使传统硬件升级换代,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为伙伴建立一个很好的应用框架,后续在合规及数据管理方面的额外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03
植根中国,微软与中国移动共同服务本土企业提升出海竞争力
庆雪辉:
肖总刚才提到一句我非常认同的话,现在 AI 时代,科技创新的步伐其实是被加快了。
我相信今天上午环节中,当有同事分享用 AI 的方式一分钟建一个 Agent 时,还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原来创建一个 Agent 是这么简单、轻松的事情。接下来其实我也想再接着问一下杨总,因为刚才肖总也提到科技创新,包括咱们移动有自己的创新研究院。那也请您再分享一下,中移国际现在有什么最新的 AI 前沿科技创新投入?
杨光:
在 AI 领域,主要推进两大举措:一是面向行业重要客户打造垂类大模型。比如我们联合中石油开发"昆仑"大模型,协同合作伙伴,为实体经济提供算力、模型能力及 PaaS 平台。
在工业、交通、金融领域,我们提供底层能力,行业客户主导应用需求导入,共同构建领域专属大模型体系。
二是落实"新三样"战略,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领域。比如我们在石油矿山、电力行业推进四足机器人落地,精准替代“3D场景“(即脏/险/乏味作业),实现危险环境作业人工替代。这些机器人同时作为多模态信息采集终端,通过视频、语音、传感器数据驱动行业数字化变革,成为 AI 融合产业的关键抓手。
庆雪辉:
确实中国移动创新能力也是非常强。微软和中国移动也有很多解决方案和产品层面的合作,例如我们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为我们 Azure 和 Microsoft 365 的用户提供更稳定的服务访问保障、还有借助中国移动 5G 阅信和丰富的码号资源,与微软 Teams 做的创新场景提升用户的办公协同会议体验。
中移国际也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合作也是非常深和广的,那么最后想请李晨也就我们双方的合作分享一下期许。
李晨:
我想接着肖总刚才的发言,谈一谈微软如何践行一个负责任企业的使命。我们所倡导的 AI 发展方向,正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微软与中国移动始终秉持这一共同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各项合作与产品实践中。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合规性与客户的合法使用权益。例如,在客户或合作伙伴使用微软 AI 产品(包括 Azure OpenAI 服务、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 Chat 等)时,常常会关心一个核心问题:这些 AI 生成的内容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如何确保这些输出内容的合法合规使用?
对此,微软为全线 AI 产品提供“客户版权保护承诺”(Customer Copyright Commitment)。微软承诺:微软的“客户版权保护承诺”机制要求客户遵守特定条件,包括不得绕过内容过滤器、必须执行风险缓解措施,以及不得故意或放任侵权行为,且该承诺不涵盖商标权纠纷。只要客户满足这些条件,微软将为其应对客户在使用微软 AI 产品过程中生成的内容所面临的第三方知识产权索赔提供法律抗辩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
该机制打破了行业“生成内容侵权后果自负”的惯例,体现了微软在 AI 知识产权治理方面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这一承诺体现了微软作为一家全球科技企业的责任担当,也是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提供的保障。
展望未来,微软与中移国际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诸多合作场景。我们希望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共同理念下,持续推动 AI 技术的发展,同时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与道德底线。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人类价值为代价,这是我们双方始终坚持的原则。
最后,我想强调,作为两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我们期待在合法合规、负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助力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愿景。
庆雪辉: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非常期待在 AI 的时代,微软能够和中国移动一起,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树立旗帜行业先行者以创新思维破局的标杆,更凝聚跨界协同、共生共荣的生态力量,为出海国际业务在 AI 时代下,注入无限增长活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