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AMD的这次合作,瞄准的是量子计算与高性能计算(HPC)的融合,旨在共同构建被称为“以量子为中心的超级计算” 的全新架构。这无疑是瞄准未来AI与算力需求的一次重要布局。

下面是一个表格,帮你快速了解这两家科技巨头在此次合作中各自的优势与贡献:

合作方技术优势在本次合作中的角色贡献
IBM量子硬件与软件、量子算法、混合云环境提供量子计算的核心技术、软件栈及安全的混合云平台
AMD高性能CPU/GPU/FPGA、AI加速器、高性能运算技术提供强大的经典算力支持,特别是AI加速和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合作愿景与规划

双方希望通过融合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与当前高性能计算的稳定能力,打造一个强大、可扩展且开源的混合计算平台

  • 开源与开放:该架构将采用开源策略。这意味着全球的研究机构和开发者都能更容易地探索量子计算在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供应链优化等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加速科研突破和产业落地。

  • 明确的时间表:IBM和AMD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技术展示。AMD还将为量子计算提供即时运算错误纠正功能,这对于实现IBM“在本十年内(2030年前)交付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目标至关重要。

对AI生态的意义

此次合作对未来AI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 算力飞跃:量子计算与HPC的结合,有望为AI,特别是生成式AI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算力支撑,处理更复杂的模型和更大规模的数据。

  • 解决特定问题:量子计算并非要替代经典计算机,而是在模拟微观量子系统、优化组合问题、机器学习等特定领域发挥独特优势。这有助于加速AI在科学发现领域的应用。

  • 新的开发范式:未来,AI开发者可能会面临一种混合计算范式: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核心任务(如分子模拟),而经典计算资源(CPU/GPU)负责其余大部分工作。了解和适应这种范式,将成为未来AI从业者的优势。

理性的声音

尽管前景激动人心,但对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仍需保持理性期待:

  • 技术成熟度:即便如IBM计划在2030年前交付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但其普遍商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仍需更长时间。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也曾表示,拥有“极具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可能还需要15年以上时间。

  • 生态竞争:IBM和AMD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来自NVIDIA与Google等在AI和量子计算领域竞争的态势。这种竞争固然会加速技术创新,但最终哪种技术路径会成为主流,仍需观察。

总结

IBM与AMD的这次强强联合,是迈向未来计算架构的重要一步。它试图将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与当前经典计算的强大能力结合起来,为未来AI和科学计算提供新的可能性。

对于关注未来的你来说,理解这种“量子-经典”混合的计算范式,以及它可能在科研、制药、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机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